教育资讯

客服热线(微信)

13451047615

恩施最美老师


频道:教员必读 来源:恩施家教中心宣传部 点击:42 日期:2023/8/8

郭老师,我也要吃小彭面条——元堡民中优秀班主任郭千刚育人点滴

      从风华正茂、挥斥方遒走上三尺讲台,到弹指廿五年虽鬓染轻霜仍激情昂扬。最优秀的老师,往往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,而是埋头在一线辛勤耕耘。他,就是利川市元堡乡民族初级中学郭千刚老师。

师娘煮的面条真好吃!          

 这度数,合适!

  小彭(化名),家住元堡乡刺竹村,留守儿童,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很少享受父爱母爱,眼睛近视,需要配眼镜,郭老师带她去配眼镜,一个小插曲故事:没吃早餐,她师娘带她到家里给她煮一碗荷包蛋面条,但不动筷,为什么?不吱声,再问,你是不是怕欠人情,老老实实回答,是!师娘说,这样吧,你长大后,请师娘吃一碗你煮的面条,不就不欠人情了!高高兴兴吃了起来,哈哈,同事们听说后,笑坏了,小孩家的想法,好可爱天真。郭老师多年前的弟子听说后,都要约起来吃师娘的面条,他们都称这面条叫“小彭”面条,其实,他们也是想重温老师、师娘,曾经给他们的,如父母般的爱。小彭同学,只是众多留守学生中的一员,也是郭老师对留守学生倾注师爱、父爱中的一幕而已。 

  农村学生,因为各种原因,容易导致学生失学,郭老师一直坚守一条底线,不让班里任何一个学生失学,他经常对学生说,我们这个班,进来时,51人,毕业时,51人,一个都不能少。左图学生,名叫小向(化名),家住元堡乡小塘村,单亲,他父亲因为某原因服刑一年,与年迈奶奶生活一起,萌生不愿意读书想法,郭老师多次到她家里去,耐心做思想工作,并联系村里,为她解决一部分生活费,同时郭老师为她贴钱买鞋、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,在他的感召之下,小向没有失学,这一特殊照顾,就是一年。去年,他父亲刑满结束,感激的对郭老师说:要不是您,恐怕我女儿不但失学,很有可能已经流离失所了。右图,小张(化名),家住元堡乡牛角村,很偏远的一个村,因为和同学们的关系没处理好,不愿意读书了,郭老师多次驱车到他家,最后在郭老师感召之下,已经回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生活。

  郭老师为盲人贫困家庭学生爱心认购菜油的朋友圈,小玉(化名),女,家住元堡乡就司村,父亲盲人,母亲早年出走,有姊妹三人读书,家庭十分贫困,为了让学生能安心读书,郭老师经常往返于他们家,尽力,为他们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,由于盲人不方便,小玉父亲摸索着耕作出来的菜油,不方便卖出,郭老师听说后,和爱人一起,到她家,把所有的菜油通过认购菜油,给的钱远远超过菜油价,为她家进行爱心捐款。郭老师又通过自己已经毕业事业有成的学生,牵线搭桥,为小玉家,解决了每年15000元生活费和学费捐助,现在,小玉和她妹妹,已经分别就读于利川市五中和利川市职校,有了生活费保障的她们,没了后顾之忧,正在开心、努力的学习。同时,通过郭老师牵线搭桥的方式捐助助学的还有,元堡乡旧司村的小筱化名,现就读于郭老师所在班,接受捐助4000元每年);都亭木栈村的小霖化名,就读于恩高,接受捐助15000元每年),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帮助,加上以前很多受捐助的学生,郭老师帮助众多的农村学子,圆了读书梦。

这仅仅是郭老师日常工作的几个画面,他的工作突出成就,多得数不胜数,也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表扬,但他却淡然待之,用他最朴素的一句话说,“我一辈子,都要教良心书”。



------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,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。

编辑者:恩施家教中心http://www.esjjw.c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