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槌的打击,乃是水的载歌载舞,使鹅卵石臻于完美。”“教育是一门‘仁而爱人’的事业,爱是教育的灵魂,没有爱就没有教育”。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翁芙蓉老师就是用爱的力量牵着一只“小蜗牛”散步的。翁芙蓉,一位普通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,从教二十九年,一直耕耘在小学教育岗位上。她说:“上帝给我一个任务,让我牵着蜗牛去散步。我不能走得太快,因为蜗牛爬得实在太慢,教育一个成长慢的孩子,需要牵着手,放慢脚步,与她一起走....”2022年秋,翁老师担任104班班主任,当55个新生出现在她面前时,她一眼就看见了那个始终低着头的女生。在后来的教学工作中,翁老师发现这个孩子上课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,每次提醒她,她就马上低下头;她总是歪坐在凳子边上,和别人说话都不能正视别人,眼神游离。入学第一周,好几次上课没见她人影,翁老师花了二十几分钟找遍校园,才在学校花园的角落里找到她,带着她从一楼到三楼上上下下反复走了好几次,又反复教她认“1、2、一、四”几个代表楼层和班级号的数字,她才勉强知道教室在哪里。翁老师联系了女孩家长,了解到女孩发育迟缓,动作不灵活,不能说完整的话,说话吐字也不清楚,更没有丰富的表情。女孩爸爸妈妈带着两岁的妹妹在外省做生意,由爷爷奶奶监管她。了解到这些情况后,翁老师更加意识到“小蜗牛”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照顾,她觉得自己不能吝啬了,这也成了翁老师给予她特别的爱的开端。翁老师从此多次家访,走进女孩的生活,和她亲密接触,和家长倾心沟通交流,多角度地了解女孩的特点。其次,她通过查资料、翻阅相关书籍,积累了教育“慢学生”的专业知识,在接近一年的实践中逐渐梳理出教育“小蜗牛”的妙招:释放能量,为她创造一些光明正大“动”的机会做老师和同学的好帮手;合理地安排座位,选择相对安静的区域,同时发挥周围自制力较强学生的辐射力量;在教育鼓励她的时候,定制属于师生二人的秘密暗号;努力寻找闪光点,小小的进步,大大的表扬,不断给她自信和动力。在充分做好功课之后,翁老师首先设法接近小女孩,清除隔阂,拉近关系,尝试与她聊她感兴趣的事情。多次亲近“小蜗牛”后,翁老师终于和她交上了朋友。“慢学生”也是学生,和大家一样都希望得到赏识,也许她比其他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,翁老师积极给她创造一些机会为班级做事,让她慢慢找到自信。只要她有一点点进步,翁老师就不吝啬对她表扬与赞美,使她处处感受到老师在关心她,信赖她。翁老师还在班上挑选了两名性格活泼、热心的女孩,平时与她多在一起玩,还在周围给她安排了几名性格温和、乐于助人的小同桌,鼓励她多与同学交流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,翁老师发现她进步更大了,会慢慢地整理书包了,会慢慢地收拾课桌了,会主动和同学说话了,会算一些很简单的计算题了……翁老师心潮涌动,小女孩毕竟是成长过程中的孩子,作为老师,有什么理由去忽视和怠慢一个鲜活而又真诚的生命呢?教师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,就是牵着蜗牛散步的“慢养”之旅。当翁老师以平和的心态鼓励学生,耐心等待她蜕变时,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美丽和精彩。在“小蜗牛”以后的成长历程中,翁老师会慢慢放开手,让她努力往前爬。相信翁老师和她的“小蜗牛”一定会闻到花香,听到鸟鸣,甚至看到满天亮丽的星斗。